当前位置:首页 >> 蒙自山矾

农村新报报道综合种养盘活我省稻田鼠尾

2022-07-29 15:31:10  学习农业网

农村新报报道:综合种养盘活我省稻田

农村新报讯 入冬后的荆州市监利县和潜江市,在大片开有回形沟的稻田上,成群的鹭、鹳等水鸟飞翔追逐,回形沟里也不时有龙虾、甲鱼、泥鳅、螃蟹等水产品冒出水面。   这就是我省近些年来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带来的景象。     养虾必须种好稻     在洪湖西岸的监利县汴河镇匡老村兴星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徐星东正在田边与理事长徐幼堂商量水稻收割机械作业问题,一谈到“虾稻共作”,他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里是低湖田,水稻一年只能产一季,常年亩产就是千把斤。为了增加收入,我从2001年开始搞蟹虾混养,50亩稻田一年下来纯利润也就5万来块钱,而且人工和饲料成本高,利润低。自从2010年搞虾稻共作,这4年来,50亩稻田,每亩最高产虾可达130公斤,年纯收入20多万元。”   当问到养好虾的关键环节是什么,徐星东回答说:“要想养好虾,必须先种好稻子。”   “想养虾,种水稻就不能像以前那样撒化肥、喷农药,必须少用或者不用农药化肥。一年下来不仅水稻没有减产,反而质量还上去了,比一般的稻子每斤还能多卖一两毛钱。你看小龙虾的主要食物是杂草,我不用打农药草就除了;另外,小龙虾的排泄物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虾稻共作’真可谓是一举四得。一是粮食不减产而且品质高了,二是养龙虾收入高了,三是农民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四是少打农药、少施化肥,土壤环境得到了改善。”   据监利县水产局局长王道先介绍,“虾稻共作”是一种高产高效、节能节地、生态环保的稻田新型种养模式,可达到虾稻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良好效果,为提高稻田利用率和粮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监利县已开发虾稻共作面积20余万亩,每亩对比单一种粮增加纯收入4000元。今冬明春,监利将通过财政奖补方式,鼓励各地再开发高标准的回型池虾稻共作模式3万亩,可直接增效1.2亿元。     每天都能有钱赚     监利县棋盘乡沈塘村61岁的农民张世广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前种水稻每亩地要使用50斤磷肥、60多斤氮肥及少量农药,加上种子差不多要花800多块钱。而水稻产量也就1000斤左右,一年下来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只有在连绵阴雨的时候才打一次药,而产量却有1300多斤。我种了30亩地,稻子的收入就可以到5万元。再说养虾,养虾是把原来不种作物的那一季时间变成了小龙虾养殖的时期,变农闲为养虾。我们老两口每天早上起来都能捞个两三千块钱,价格高的时候可以弄到四五千块钱!”   沈塘村支书黄尚中自豪地说:“现在全村2600亩稻田中,2200亩是‘虾稻共作’养殖模式,1亩田可产成品虾120公斤~130公斤,水稻600余公斤,纯收入将近6000元。这种养殖模式好管理、投入少、省人力、产出高,大家种田的积极性提高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做生意了,一对留守的老夫妇一年纯收入大都在10多万元,一般一个对子劳力可以轻松种养100亩面积,由于面积不够,都把种稻养虾当作一种消遣。”     还是标准化养殖好     在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张家窑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的千亩小龙虾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到处是错落有致、方方正正的回字形稻田,回形沟四周伫立着水温监测计、诱虫灯、渔网、小船等生产设施。这里所出产的小龙虾和稻谷全部达到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标准。   基地的养殖户张启仁介绍说:“我们张家窑现在从事的可是更高效的 ‘虾稻共作’模式,按照《潜江小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效益比以前翻了番。我们现在虾稻共作模式,一季稻可产稻谷1000斤左右,一季小龙虾可产虾300多斤,一亩田两项加起来纯收入就能有4千多到5千块钱,是过去种一季稻谷和一季油菜收入的3、4倍。”   在养殖户郭光华的稻田里,他高兴地说,还是“虾稻共作”标准化生产好,家里承包的70亩稻田,今年一季的小龙虾收入24万元,稻谷4万元。   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介绍,潜江的“虾稻共作”模式由“虾稻连作”模式衍生而来。以前的虾稻连作模式,在稻田开挖简易的围沟,小龙虾在围沟里放养,稻田排水整田的时候,就把小龙虾全部捕捞出售,冬闲田在冬春季节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小龙虾能卖不少钱。   省水产局局长李胜强介绍,我省正在拟定稻田综合种养发展规划,力争到2017年,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再扩大100万亩,达到300万亩。

肾阳不足吃什么药好

纵欲过度的阳痿怎么办

男人遗精应该吃什么

肾精亏虚会引起长期腰痛吗

后背肌肉劳损怎么治疗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