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木里木蓝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西北蒿

2022-08-12 11:55:53  学习农业网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月24日消息:我国森林旅游快速发展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截止2017年底,全国已批建森林公园3505个,其中国家级881处,年旅游收入1100.7亿元,约占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25%以上。但是,受多因素影响,森林公园发展走了不少弯路。到目前为止,不少仍处在误区之中,甚至还有继续之趋势。本文旨在检讨问题,聚焦未来,以期促进森林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一、存在问题

1、过分强调突出公园特色。在很多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评审会上,“突出特色”几乎成了专家们的一致要求。实际上,就某一气候区域或地理单元来讲,森林资源的同质化是先天性的、客观存在的,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所以,规划中过分强调“突出景区特色”,无异于扭曲其思想主旨、有意放大“人为”空间、背离原汁原味的原则。九寨沟的水体景观,云台山的岩溶峡谷景观,张家界的峰林景观等,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固有的。

2、效益第一而非保护第一。生态旅游的概念来源于绿色旅游或自然旅游,最初是指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生态旅游是“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旅游,是“保护性旅游”和“可持续性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自然生态系统。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而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大量置入土方和娱乐项目,诸如修筑水坝、人造瀑布、雕塑、石刻、野生动物观赏、马术俱乐部、CS实战、过山车、滑道、滑索、射击等。将经济效益最大化放在了首位。

3、建筑设施城市化倾向明显。由于对生态旅游的本质认识不清,片面地追求“洋气”、排场,在森林公园内规划大型主题广场、过度恢复寺庙等宗教建筑、改造扩大原有聚落规模等,往往使原来非常自然的文化机理遭到了破坏,导致人工构筑物规模过大;钟爱现代建筑甚至后现代建筑、异域风格,城市化倾向严重,将旅游区俨然建设成了现代化的小城镇,大大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建筑与环境极不协调,失去了山野之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和乡土文化之美。

4、景观资源与市场规划错配。不同森林公园有着不同类别、等级和特色的风景资源,并由此决定着其市场影响力。在地理区位、交通条件、游客文化偏好、价值取向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会形成潜在的客源市场和消费群体。市场规模、客源地规划应与之相适应。但是在森林公园规划中,往往过分夸大市场预期、虚抬市场规模,动辄欧美市场、东南亚市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环渤海湾经济圈市场等等,听起来宏观壮丽,但使规划失去了科学性和严肃性。

5、功能属性不清区划不合理。大自然的生命体系中,越是高级的系统其功能分化越显著。同样,森林公园规划中,大凡优质资源、等级较高的景区就越要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形成清晰可界的功能分区。反过来,对一些资源品质一般、规模较小的低等级的森林公园,其功能分区可缩减甚至融合兼并。现实中经常出现功能区定位不准、分工不清等问题,游览区有住宿、餐饮,接待服务区有游览活动,造成系统功能交叉,位置错乱,游线混乱。明明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也不错,但区划简单、功能区兼并得很厉害。反倒过来的情况也常存在。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不合适的。

6、公园范围区划趋合行政界线。森林公园范围的确定应该综合考虑景观资源分布、主要植被类型、动物栖息地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及村民聚落基本布局与社区行政区划等。但是,森林公园规划实践中,受土地权属的影响,多以林场边界、乡界、县界等为基础,按照自然地形确定,往往使生态系统割裂,动物栖息地片段化、孤岛化,与森林公园应有的保护目标大相径庭,也为后续经营管理埋下了诸多隐患。

二、原因分析

在泛商业化的时代背景下,分析研究上述问题迁延难化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行业认知缺陷,时有整体误判。森林旅游是一种低影响、非消费的旅游活动,强调旅游者对自然的体验和学习,目的是给旅游者带来一定的文化滋养和精神享受。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旅游群体对旅游“愉悦”的价值取向更趋“娱乐化”。这种民族旅游心态对森林旅游的“本真”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规划设计者应有理性分析,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目标”与“现实”给予很好的统一。

?迫于多方压力,包容迁就妥协。规划设计团队或有一定的技术操守和思想自觉,但迫于多个方面的压力,放弃了宗旨、原则和坚持,选择了包容、迁就与妥协,使规划设计的科学性蒙受了巨大的影响。一些森林公园曾经做过多轮规划设计,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比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由于对修建性建设项目控制不够,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亮出了黄牌警告,当地政府决定将景区内近34万平方米建筑物全部拆除,恢复原貌,为此付出了近1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以水为魂的九寨沟河溪中有机质含量急剧增高,景区内曾拆除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的经营性用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人民币。这些情况虽已成为历史,但今天类似的悲剧还在不断上演。

?追求经济利益,背离技术宗旨。这与我国的体制制度有关。每任领导都想在其暂短的任期内有所建树、有所成就。森林公园在强大而明确的利益目标驱动下,价值取向不再是“保护第一”而是“效益第一”。完全背离了生态旅游的理念与宗旨,打着保护的旗帜,从事威胁生态环境的旅游开发。规划咨询机构与公园业主是一种商业服务关系,业主的意志很容易转嫁给规划设计者。如,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曾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被索道、空中走廊、人造景点、旅馆、道路践踏得千疮百孔,惨不忍睹。

三、对策与建议

3.1?对策

以文化突出公园特色。公园特色很重要。公园特色的打造应着眼于接待服务区和景区以外的空间布局,如建筑风格、室内装饰、标识系统、餐饮文化、住宿文化、礼仪文化等,而不是发力于景区之内。旅游景区环境要尽可能保持其原真性。不要植入人工化的东西。一些体验性、参与性的经营项目可在公园外另辟区域。

以基本需求安排设施。景区设施建设应合理、适当。按照森林公园规划有关技术要求,景区内道路系统、标识系统、环卫系统、餐饮住宿服务等主要设施的数量、规格、布局应以满足游览的基本需要为目标,尽量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不要求大、求高、求气派。力戒享受型建设项目入场。

以环境条件布局建筑。合理控制建筑高度,在自然和谐的原则指导下,以平面化的建筑、原生态、或民俗化的风格为主导,按照“自然生长理论”进行总体布局,排斥成行成排的兵营式平面结构。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原生态风格与粗制滥造的界限、自然和谐与合理布局的关系。

以资源品质确定市场。以资源定市场,资源与产品、产品与市场应基本对等。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在某一地域具有明显优势,其市场空间规划应基本定为在这个地域,若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其旅游市场范围则应规划为全国。无原则、凭空地抬高资源影响力只会造成业主对市场的误判,导致设施闲置浪费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严格按规范进行区划。力求定位准确,功能清新,布置合理。森林公园功能区分为生态保育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接待服务区。生态保育区应完全封闭;核心景观区应有限开放,只允许道路和必要的旅游服务与管理设施进入,不允许经营性建筑设施进入;一般游憩区为部分开放,允许少量公路、停车场、宣教设施、娱乐设施、管理设施和小规模经营设施进入;服务接待区是完全开放,人与建筑可按需要合理化安排。一般可设置在公园边缘地带或更远地段。

以景观空间确定范围。应突破行政界线的藩篱,综合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景观系统完整性、风景资源空间布局,以及地形地貌、道路与村舍分布等情况。涉及跨行政区域的问题,可全面规划,错位筹谋,分域开发,合作发展,实现共赢。不能只顾及本行政区域,各行其是,导致重复建设,造成市场替代,相互挤兑,两败俱伤。

3.2?建议

妥善处理公园旅游与当地居民关系。对景区内的居民不能简单地实施移民搬迁了事。应当通过立法,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权利给予充分尊重。限制与疏导相结合,妥善解决在地居民与旅游发展的矛盾。

①通过立法限制其宅基地的扩大和建筑面积的增加;②鼓励在地居民获取有关“许可证”,开展旅游服务,接待游客;③优先安置在地村民就业。通过选拔,将他们安置在景区建设和经营所需岗位,实现社区居民参与共建[5]-96;④允许在地居民保持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变,并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提升改造使其农业、牧业生产环境转化为游客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场所;⑤森林公园应当从旅游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扶持在地居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⑥基于以上工作,按照自愿的原则,再考虑将他们搬出森林公园。

以乡土树种为主绿化美化景区环境。森林公园服务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见缝插绿,实现可用空地绿化美化。应优先使用乡土树种。宜乔则乔,宜草则草。或孤植,或团植,不求成行成列,追求近自然模式。一般不做现有林地树种改造、或营造大面积纯林等。尽可能不用外来植物。

倡导绿色清洁能源,防止环境污染。森林公园建设中应优先考虑使用水能、风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其次再考虑外在能源接入。各种管线设施应优先考虑地埋式,不要凌空架挂。合理使用光源,不宜营造光影、或光怪绿篱的气氛。坚决禁止高频音响设施户外使用,保持自然环境的安澜静谧。

郑州治桥本病大概要多少钱

南昌经行浮肿医院

脸上长青春痘有什么原因

济南多毛症医院

激光祛血管瘤的北京医院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